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天瑞地安资讯网 (https://www.52baoding.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综合聚焦 > 移动互联 > 应用 > 正文

关于当今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几点反思

发布时间:2023-01-08 09:04:15 所属栏目:应用 来源:转载
导读: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完美的顶层设计,每一句话都值得深研,以“三全两高一大”为引领,由物及人,由建设到应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未来已来,因应时代发展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发布,可以说是完美的顶层设计,每一句话都值得深研,以“三全两高一大”为引领,由物及人,由建设到应用,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未来已来,因应时代发展,是责任,是趋势;但在教育信息化的道路上,尤其在应用中,是不是应该重点关注一下基于人的教育原点,去筹划、指导我们的应用工作,做好导向作用。综观当今应用和专家引领、企业产品设计现状,引起几点反思:

一、关于应用方向

首先,说说由资源引发的应用。当前的应用,基本是以课件驱动为主,课件来源呢?对于信息技术操作水平较高的老师,是自主制作或下载完整课件二次修改;而操作水平较低的老师呢,大概筛选以后,拿来就用;还有甚之,个别产品全流程自动化,比如:语文标准代读、知识点直接准备课件等等,只要老师点点鼠标,课堂任务就完成了。

基于此,反思一下,我们的老师,会不会不备课了呢?会不会依赖性越来越强呢?会不会这种应用模式形成习惯呢?会不会不思考了呢?如果是这样,老师不思考了,还会有自我发展吗?这样对学生会产生什么长远的影响。值得深思,应该基于人本发展,考虑一下我们的教育信息化,否则真的很可怕。

那么,基于当前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去定义应用方向呢?!说说最基本的两个应用:

(一)今天的时代发展,科技创新,给我们带来了交互式多媒体,何为交互式,最基本的就是交互式多媒体基本功能就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了我们的课堂教学,比如:基本的学科工具、放大镜、探照灯、存储与回放、录屏等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提升课堂效率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当前有些交互式一体机已经具备了大小屏互动功能,即:手机、PAD等移动媒体可以与一体机之间实现互动展示,比如,用手机拍一下学生的答题过程、拍一下实物、展示手机上的信息等,是不是让课堂很灵活、很高效……。其实很多易上手、简易的小功能就能很好的助力我的们课堂,而大家都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或者没有一个良性的导向,而形成了今天的交互式多媒体仍旧承担着以前幕布的作用,这就是所谓的“新瓶装旧酒”吧。

(二)说说“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这是“三通两平台”顶层设计中定义为“未来发展方向”,同时也是助力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学习型社会的关键设计,每位老师、每位适龄儿童、每个班级、每个学校、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空间,是学生、教师、管理者、家长等多个主体之间实现交流、分享、沟通、反思、表达、传承等活动的载体,能够支持学习者个性化学习,能够鼓励学习者之间进行交互;同时,也是存放知识、分享知识的空间,是实施翻转课堂的核心平台。就教师与学生应用来说,教师在自己的空间或班级的空间,可以放置每堂课的关键知识点的导学案、小微课、截图、教学反思、课件等,学生可以课下自学、复习,针对问题讨论;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空间里进行自我展示、问题交流、知识分享等。可以说,网络学习空间是有效助力个性化学习、翻转课堂的必不可少的载体。

那么,教师如何能够方便的应用空间呢,在日常应用中,课堂即时化碎片资源,比如:拍照、截屏、板书存储、课堂即时生成的微课等等,均可以知识点目录的形式上传至空间,形成知识积极累、展示,以备学生温习、复习、巩固,学生“处处能学、时时可学”。基于学生、教师、课堂日常积累的资源,更具有情感化因素,学生看着也会更亲切,是不是应该我们基于人本所要考虑的问题呢?

总结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概念大,如果换个思考方式,其实很容易,简单来说,就是“自然而然”的渗透入我们的教学环节。引用NLP(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来说,人在学习一项新事物的过程中,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不知觉不足-自觉不足-自觉有能力-不自觉有能力,可以概为:不知不觉-自觉不知-已知已觉-不知不觉,如果哪天我们的信息素养达到“不知不觉”阶段,我想也就是到了融合阶段。

二、论今天的数字教育资源

最近发现,无论是基层教师,还是教育管理者,都是强调资源、索取资源,而此资源系指完整的授课课件、教案等。为什么?因为老师需要,为什么老师需要,因为老师自身没有制作课件的能力?那么,拿来就用吗?我想,有一部分优秀老师是会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或者借鉴,这是负责任的,为自身发展负责,为学生学习负责;而有一部分老师,会不会拿来就用了呢?长期以往呢?这就有可能产生前而说到的,我们的老师不思考了吧?!在此不在赘述。

那么,关于资源,我想应该有这几种分类:一是教师学习、借鉴类资源,比如课件、教案、教学反思等,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通有无、取长补短。二是教学素材类资源,教师根据自身教学设计,进行整合,以实现自身设计课堂目标,这才是我们的教师真正需要的资源,以自己的简易操作去实现自己的成功路径。三是尤其要注意的,其实资源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我们的学生身上,一定要开放思维,打造符合今天实际的思维模式,去形成我们自己的资源。

信息化应用_云化应用平台_鲁棒控制中的正交化方法及其应用

总结二:有些时候,我们其实神化了教育信息化的资源应用,如果深究,就会发现,资源的形成与应用,其实就是动动手指、拖曳一下鼠标,最重要的还是开放我们的思维,有一个好的应用导向,如果走出固式思维,也许就会发现,原来如果此简单……

三、关于教育信息化产品应用

无论是在管理中,还是在教学中,如果失去人本,不考虑学情,有可能提高了的课堂效率,但是提高了课堂效益了吗?但是,目前恰恰这种盲目应用的情况比比皆是。比如:如果日常孩子做试卷,老师不批阅了,全程依赖信息化手段来完成,尤其是主观题,老师对学情的掌握会不会有所失呢?有人说,系统会给做出知识点分析和数据统计,但是,关于学情,仅仅靠这些就行了吗?……因此,建议阅卷类系统也许在大规模考试中应用更好一些,未必全部考试都用。

总结三:信息化可以助力我们,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是要警醒,理性正视技术的利弊,应该让信息化去代替教师一些简单重复的劳动,如果完全代劳,也许会产生很可怕的深远影响。

四、关于平台思维

当前信息化应用,从国家到省级、到各地区,均在根据地区实际,建设自己的云平台,以推进“三通两平台”顶层设计。有人说,这样有必要吗?为什么一定要统一呢,我们学校自己建设,基于我们学校实际来建不好吗?再者,现在的应用工具这么多,比如QQ、微信等,把当前的好多功能已经实现了呀。但是,今天、未来的教育信息化,是推进个性化学习的时代,是发展人的核心素养的时代,那么如何实现呢?需要数据的支撑,数据就是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建设与广泛应用,否则如何实现我们的区域教育问题发现与挖掘、质量分析、行为分析、历史状态分析等等。因为,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我们需要收集小数据,形成大数据,让教育尊重规律,走向教育信息化;再通过计算、分析,把大数据变成小效的小数据,则是教育回归人性,实现教育个性化。

总结四:平台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始终在路上,注重教育用户体验,符合我们的教与学、符合教育规律,大数据思维需要渗透到每位教育管理者头脑中。

(编辑:天瑞地安资讯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